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理学院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最近,空间物理研究中心在美国物理学会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研究论文:“Evidence for secondary flux rope generated by the electron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in a magnetic reconnection diffusion region"空间物理研究中心是理学院的重要科研团队之一,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了理学院物理系的研究生教学培养和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本文第一作者钟志宏同学为理学院2015级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7年硕博连读,现为空间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一年级研究生。邓晓华教授、唐荣欣研究员和周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这是江西省本校培养博士生和南昌大学物理系作为第一单位首次在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科研论文

 

本研究利用最新磁层多尺度卫星(MMS)超高精度卫星观测,结合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首次在磁场重联离子扩散区内发现由电子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驱动的电子涡旋导致的磁场重联和所产生的次级磁通量绳的直接观测证据,揭示了电子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在磁场重联和多尺度耦合动力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磁场重联触发机制、多尺度耦合和粒子加速具有重要意义。磁场重联是由于磁场连接性的改变从而导致磁场拓扑重构的一个基本物理过程,是空间物理中的经典问题,与等离子体物理、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和电磁理论等众多学科密切相关。磁场重联在吸积盘、磁星、银河磁尾、日冕和恒星冕、地球磁层、行星磁层和等离子体实验室中能量转化和粒子加速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大型科学卫星 MMS星簇, 其首要科学目标就是探索磁场重联区里的微观物理机制。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学术期刊之一,也是美国物理学会的旗舰期刊,影响因子为8.462,曾发表过许多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文章。
 

2017年,空间物理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取得系列零的突破。沈林放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利用非对称性打破“洛仑兹互易性”限制,突破了100多年能量存储的时间反比于其带宽的时间-带宽极限的限制,研究成果作为Report文章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国家优青获得者、周猛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在磁场重联多尺度动力学过程研究取得突破进展,论文也已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邓晓华教授在国家863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基础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直接经费700万元。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075101
 

 

南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School of Mather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s,Nanchang Uniersity


地址: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理科生命大楼A区四楼

电话:0791-83969506

邮箱:smcs@ncu.edu.cn

院长书记信箱:475496189@qq.com

常用链接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微信公众号